驼铃唤醒沉睡千年的敦煌色盘,飞天飘带掠过画布。
4月22日至30日,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系列活动以敦煌美学为基底,用掐丝珐琅、刻纸长卷、油纸伞等多件创意作品,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展览。
掐丝实验室:
0.3毫米铜丝复刻千年神韵
在掐丝珐琅工坊,2312班闵雯怡同学的掐丝珐琅作品引发围观——0.3毫米铜丝在灯光下折射出壁画原作的矿物质光泽,也让同学们感受到盛唐工匠的极致美学追求。
会跳舞的油纸伞:
动态敦煌装置首现校园
2414班龚君唯团队打造的《藻井华章》成为现象级展品:伞面展开瞬间,藻井纹样如莲花盛放,让静态敦煌美学首次在校园"活"了起来。
龚君唯同学还带领其他同学制作泥板画。将沙子、富含黏性的土,还有柔韧的秸秆依次取出,按照一定比例将它们混合在一起,同时加入适量的水,调整材料的湿度,再将混合好的材料铺展开,轻轻拍打、按压,使泥板表面平整光滑,厚度均匀一致。完成初步塑形后,把泥板放置在通风处,耐心等待其自然晾干。在等待的过程中,泥板逐渐褪去湿润的光泽,变得坚硬而稳固,为后续的创作做好准备。当泥板彻底干燥后,用国画颜料,蘸取金色颜料,在泥板上勾勒出飞天的轮廓。纤细的身姿、飘逸的衣带,在他笔下逐渐成型。每一笔都饱含对艺术的热爱,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心中的故事。在精心绘制下,泥板上的飞天仿佛获得了生命,即将冲破泥板的束缚,飞向自由的天空。
刻纸长卷:
飞天交响诗
12米长的《敦煌飞天奏乐图》由2311班的同学雕刻而成。他们用刻刀在特制宣纸上还原不同的飞天造型。“每刀误差不能超过一张A4纸厚度,大家经过多次练习才找到‘曹衣出水’的手感。”主创成员举着放大镜演示时,纸面飞天的琵琶弦竟在光影中微微颤动。
沉浸式艺术体验
•漂漆实验室:亲手调制大漆捕捉丝路暮色,制作专属敦煌渐变书签。
•春日长卷计划:在10米画卷共绘校园版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•清凉敦煌计划:把藻井纹样、飞天飘带移植到凉扇,打造"手持式敦煌"。
沉浸式欣赏
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吧:
△艺术家工厂社团
从掐丝珐琅的璀璨到刻纸飞天的空灵,再到油纸伞与彩绘的碰撞,同学们用双手将敦煌的千年之美化作校园里的鲜活印记。这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,让传统艺术在青春的土壤里生根发芽!